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会聚焦主责主业,以“学生之家,师生之桥,青马之校”为目标,先行先试,全校联动,久久为功,围绕思想引领、学风建设、基础文明、权益维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极推进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落地,着力建设全心全意服务同学的桥梁纽带。
➤坚持调研先行,凝聚思想思路
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安徽师范大学重点做好学生会组织改革的调研论证工作。先后调研学习省内10余所高校,汲取吸收各校在改革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此后,在校内组织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教师代表、学生会负责人、普通学生等召开6场次座谈会,专题学习讨论学生会改革工作,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凝聚共识。通过调研,弄清了“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关键问题,明确了“围绕全体同学、回归服务初心”的首要任务,明晰了“职责厘清、机构先行、三级联动、分步实施”的改革思路。
➤坚持党委领导,完善机制体制
学生会是党领导下的主要学生组织,学生会工作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师范大学着力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团委具体指导、其他有关部门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学生会领导指导机制。校党委把学生会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整体格局中进行统筹谋划,为学生会改革指方向、定方针、提任务,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批阅、亲自指导学生会组织改革工作,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讨论《学生会改革实施方案》。学校建立了定期听取汇报制度,校院两级党委坚持每学年至少听取1次学生会工作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建立了会商研究制度,校党委学工部和团委共同研究学生会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工作人员遴选等重要事项;建立了双重指导制度,学生会接受同级团委和上级学联、学生会组织的双重指导,校院团委重点从政治方向、组织机制、骨干培养等方面给予学生会指导和监督,确保日常工作不出偏差。
➤坚持统筹推进,强化共改共治
学生会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徽师范大学注重改革的整体部署和协调推进,将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活动等改革放在一起谋划、统筹安排,协同共治。发布《学生会改革实施方案》的同时,修订制定了《学院团的委员会工作条例》《团支部建设工作标准(试行)》《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等文件,成立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心、青年传媒中心、第二课堂运营中心、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大学生艺术团等5个校团委专项工作中心,在全体本科生中推行自主研发的“Istar”第二课堂信息系统,着力打造教管服一体化网络智慧思政平台,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厘清了工作边界,凝聚了工作合力,提升了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自洽性和实效性。
➤坚持三级联动,夯实基层基础
安徽师范大学着力构建“校会主议、院系主行、班级支撑”的校院班三级学生会组织联动格局,充分调动和发挥学院学生会和班级班委会在改革创新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校学生会勇当学生会组织“桥头堡”,负责制定全校学生会组织及其活动的发展规划,重点从制度设计、资源整合、工作策动等方面联系和帮助学院学生会开展工作;学院学生会接受校学生会指导,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指导班委会开展工作,架起学校和班级两级组织的“立交桥”;班级班委会是学生会组织的“桥墩基”,主要为学校、学院学生会开展工作做好动员、进行宣传、收集建议,这种闭环设计实现了学生会组织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提升了服务同学的深度与广度,使学生会服务范围覆盖所有班级、全体学生,真正走近同学,找准需求,精准发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目前安徽师范大学学生会各项改革工作正稳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实效。
组织定位更加明确。学生会确立了“服务广大同学、做好桥梁纽带”的工作目标,立志做持续改革的奋进者、踏实奉献的服务者和校园风尚的引领者。成功围绕思想引领、学风创优、文明创建、权益服务四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四史’知识竞赛”“晨起大作战”“公交车进校园”“学生会·生活帮”“‘家乡的味道’厨艺大赛”等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育人功能进一步彰显,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鲜明。
组织体系更加精干。遵循“按需设置、合理优化、精简高效”的原则,校学生会设4个工作部门,学院学生会遵照设置。明确遴选条件,突出政治标准,提高学业要求,通过发布公告、推荐报名、资格审查、考察考核、大会选举、审核确定等程序,校学生会两校区共聘任工作人员60人,且其中51.7%来自学院学生会;18个学院学生会工作人员均少于30人,校院学生会工作人员总数较上一学年减少近千人,组织层级和人员规模实现“瘦身”和“塑形”。
运行机制更加畅通。常态化、扁平化、项目化的校院班联动工作模式有效运行,院学生会接受校学生会指导、班级班委会主动支持院学生会的思想认识已经形成,学校大型活动招募志愿者开展工作的形式得到认可,三级学生组织近期联合开展的“校长荐书分享”“青春信仰”演讲比赛、最美黑板报评选、新生才艺大赛等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强化了一体运行导向。
代表大会更加规范。坚持按期、规范召开校院学生代表大会,审议工作报告、选举领导机构、修订组织章程、征求工作意见。严格做到代表人数不低于学生总数的1%;非校院学生会工作人员代表数不低于代表总数的60%,名额分配要覆盖每个学院、年级及主要学生社团。围绕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贡献青春智慧,充分发挥学生代表大会在讨论学生事务、参与校园治理方面的作用。
从严治会更加深入。建立并严格执行学生会工作联系制度、学习研讨制度、述职评议制度、监督举报制度、例会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全校学生会工作人员的学年综合测评均排名在前30%以内,且无课业不及格情况,政治面貌均为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绝大多数成员获得校级及以上荣誉。近三年,全校学生会工作人员均未出现违反校规校纪、道德失范以及与学生不相称行为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