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键军,1988年7月生,安徽黄山人,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2008级本科生,安徽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 在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下,在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朱键军带领安徽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三名志愿者于2012年7月奔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工作,他谨记自己是传承“皖川情”的使者,是展现安徽师大与松潘人民深厚情谊的名片,他安下真心、沉下身子、求取真经,在松潘这片高原热土上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在校期间,朱键军先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获得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校“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
钻研教学,爱心浇灌支教岗位
朱键军担任中学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他认真备课、钻研教学,定期开展内部交流,积极参与各教研组的讨论、听课,不断思考和探索适合当地教育现状的教学方法,为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朱键军教学一丝不苟。能为渴望知识的孩子们尽心做点事,他倍感高兴。原本只能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了解的祖国西部落后的教育条件,支教生涯使他得以真切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差异,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心态等方面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更好的帮助学习吃力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朱键军和支教团老师们开办了“红烛”爱心补习班,第一期共招收高一年级69名学生。除学业辅导外,他们更加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健康学习心态的熏陶。尽管任务艰巨、条件艰苦,但朱键军仍以百倍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以真心真情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支教过程中,朱键军收获了太多的欢乐、太多的感动。当听到学生们喊“老师好”,当看到学生取得进步,当贫困学生因他们的努力免于辍学,他都体会到志愿者的价值与快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扶贫助困,关爱留守学生群体
松潘县属国家四类艰苦边远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大量留守学生群体亟需学业辅导和心理援助。在团县委指导下,朱键军作为共青团松潘县委书记助理投入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了松潘县“留守学生之家”的实地考察、对象了解、筹划组织等相关工作,并负责松潘中学“留守学生之家”的日常管理。他与留守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学业辅导和心理援助,并组织西部计划志愿者为留守学生募捐。与此同时,朱键军作为联系人参与了松潘县“七彩小屋”活动阵地建设的前期准备,作为松潘县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专员顺利完成了安徽省青基会“1+1”助学金发放,以实际行动为贫困学子送去安徽师大人的关爱与真情。
创新形式,推进校园素质教育
在扎实做好教学以及日常学生工作的基础上,朱键军借鉴安徽师大“三个课堂联动育人”理念,结合松潘中学教学特点、实际条件以及学生需求,以爱心为指引,创新活动形式。开展“红烛”爱心补习班,改良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在新团员发展中,借鉴安徽师大团委“赭麓菁英学校”培训模式,选拔学生干部开展了三次主题培训,引导团员青年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团员意识,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做好团员队伍建设;朱键军和支教团志愿者开办了“共青团希望剧场”等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初、高中学生挑选励志、亲情等题材的电影,通过体验分享、思维拓展,传播先进文化,开阔学生视野,推进素质教育。在中学开展地震创伤后应激心理障碍调研,朱键军利用所学专业,筛选出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服从领导,全面协调团委工作
由于中学团委书记空缺,支教团到岗后,中学决定由支教团在团县委及学校指导下全面协调团委各项工作。朱键军和支教团志愿者策划组织了纪念“九·一八”运动81周年系列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77周年暨“读史明志,我爱家乡”演讲比赛,通过扎实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民族团结教育,在校园内营造了爱国爱党爱松潘的浓厚氛围。按照团县委和学校要求,朱键军参与制订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学校工作方案,通过环保宣传手册分发、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把学校环境治理工作推向新的台阶,进一步深化了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在年末开展的松潘县行政系统考核中,朱键军牵头完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材料整理归档工作,保障了学校顺利通过考核,获得中学领导好评。
无悔支教谱新篇,青春奉献新松潘。这是朱键军经过磨砺后对自己的期望。一年支教,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坚韧。每一个在其间用了心的人都将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价值与肩上的责任。用真心、付真情、使真力,扎扎实实干好工作,曾经的年少轻狂变成一份稳重平和、包容智慧,朱键军力求用无悔青春坚持将师大人的爱与承诺播撒在松潘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