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子怎么两天没来上课?下午放学,余峰带上手电筒,独自沿着崎岖山路,步行40分钟,终于看到了远处的点点灯火,走近一看是三间土坯房子,墙壁脱落得像生了斑秃,这就是虎子的家。“俺实在没钱让孩子读书了!”虎子的爸爸,一个五十多岁的庄稼汉,一脸的窘迫。虎子坐在矮小的凳子上,泪眼汪汪的,一言不发。余峰感到血往头顶方向涌,脱口而出:“虎子的学费我来出!”虎子的爸爸先是一愣,随后“扑通”一声跪在余峰面前。余峰慌忙把他拉了起来,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落下来。“被人信任总是荣幸,”余峰说,那一刻,他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还是有些份量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重庆市忠县一个小山村,时间是2005年秋天。故事的主人公余峰是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曹家乡中心小学校教授初二数学和政治。这个年轻人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没有走出过芜湖市区,第一次出远门一切都是新鲜的,但是新鲜劲没过一个星期就被“一场虚惊”冲散了。
说起自己的第一次家访,余峰在QQ上打过来一句话“魂差点没有吓跑!”那天,途经一座破难的农舍,一条凶猛的黄狗突然窜出来,向余峰扑来,他仓促间一闪,身体失去重心,路又太窄,跌倒在路边的水沟里。好在主人闻声出来,把恶狗赶走。余峰的胳膊肘被碎石子划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山里的黑夜来得似乎比较急,“孩子和家长都在家等着呢,怎能失信与人?!”余峰的倔劲上来了,用清水简单洗了洗伤口,赶紧上路。“这样的‘家访’却往往收效甚微。”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我带的那个班,刚开始有60多人,最后只剩下40人。”
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尽管余峰每个月只有200元钱的补助,但他还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了练习本、笔等各种学习用品作为测验的奖励。无论是考试成绩好的,还是进步特别大的,他都会给孩子奖励。直到离开的那天,余峰也没有忘记丢下50元钱给班主任,让他给孩子们买奖品。余峰经常给学生讲“山那边的世界”:中国有个安徽,安徽有个芜湖,芜湖有个大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学生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渴望的神情。每到这个时候,余峰就开始鼓舞士气,“把成绩搞好了,以后考上大学,你们就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多么精彩了。”一个学期下来,余峰的课相当受学生欢迎,时间久了,高年级几个学生也忍不住偷偷跑到他的窗户底下“蹭课”。
2006年夏天,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期满,余峰回到芜湖市工作。如今,那些与西部有关的日子渐行渐远,当记者提起2005年07月20日志愿者起程时的场景,余峰竟然一字不差地说出了当时的话语,“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那里的老百姓们作贡献,改变那里的落后状态,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事。”
(安徽青年报社新闻周刊,2007年11月2日,记者木白采写)